海关律师、走私辩护律师张化帅:海关再发侵权警示!1500件“贴标翻新”刀具被查,这类“隐蔽侵权”手段企业需警惕
2025-04-22宁波海关律师
事件回顾:
近日,上海某报关服务有限公司以“一般贸易方式”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申报出口一批数控刀具至白俄罗斯,报关单号为223320240001759169。经海关查验,实际出口货物中夹带1500件标有“SANDVIK Coromant”商标的数控刀具,货值达29.8万元人民币。
权利人某知识产权公司认定该批货物侵犯其商标权,并向海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。海关调查发现,涉事企业不仅未获商标授权,还通过覆盖原商标标识、品牌字样及原产地信息等隐蔽手段试图逃避监管。根据《商标法》第五十七条及《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》第三条,海关认定该行为构成出口侵权货物。
处罚结果:
1.没收全部侵权刀具:1500件“SANDVIK Coromant”数控刀具被依法没收。
2.罚款4.47万元:因企业存在“掩盖侵权标识”情节,海关依据《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(三)》第十二条第(二)项(逃避监管加重处罚),按货值15%从重罚款(约4.47万元)。
当事人需在15日内履行处罚,逾期将面临滞纳金(每日罚款3%)或强制执行。若对处罚有异议,可60日内向上海海关申请复议,或6个月内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起诉。
海关律师、走私辩护律师张化帅提醒:警惕“隐蔽侵权”新套路!
本案暴露出部分企业为规避监管采取“贴标翻新”“篡改标识”等高风险操作,海关对此类行为将从严打击,企业需重点关注以下风险点:
1.“翻新伪装”难逃法眼
覆盖、涂抹商标标识或篡改原产地信息属于逃避海关监管行为,可能触发《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》第二十五条的加重处罚条款。
企业出口翻新产品时,若涉及品牌商标,需提供权利人授权或合法来源证明。
2.供应链审核须穿透式管理
部分企业因供应商提供“贴牌代工”产品导致“被动侵权”,需建立供应商知识产权合规审查机制,留存采购合同、授权文件等证据链。
3.“认错认罚”≠免除责任
本案当事人虽配合调查,但因存在故意掩盖侵权行为,罚款比例(货值15%)显著高于一般案件(通常货值5%-10%),显示海关对“主观恶意”行为的零容忍。
4.主动披露或可减损
若企业自查发现侵权风险,可依据《海关主动披露管理办法》提前申报,可能减轻甚至免除处罚。
侵权无小事,合规防“暗雷”
2023年至今,全国海关已查获超2000起进出口侵权案件,机械配件、电子元件等工业品成侵权“重灾区”。本案中的“贴标翻新”手段警示企业:任何试图掩盖侵权的“小聪明”,都可能引发更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。
知识产权合规建议:
建立出口商品知识产权“黑白名单”,对高风险品牌(如SANDVIK、3M、Bosch等工业品牌)重点排查;
定期通过海关总署官网查询《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名录》,动态监控权利状态;
购买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,转移潜在风险。